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时期 /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 1.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

    A . 明代皇帝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 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C .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 . 宦官权利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 . 秦朝隋朝 B . 秦朝唐朝 C . 秦朝宋朝 D . 秦朝明朝
  • 2.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 3.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权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
    A .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 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 D . 大学士是没有名义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