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时期 /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 1.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大名县农民为了草帽辫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编草帽辫的小麦品种,拨出专门土地进行密植,以获得细长白软的麦秆,全然不顾小麦产量。河南南乐、清丰,山东观城也存在这种情况。此现象说明(       )

    A .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C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D . 跨地域贸易网形成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
    A . 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 . 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 . 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 D . 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2.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账”;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传入 B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D . 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 3.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 .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