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 ,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 , 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节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材料二: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材料三: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齐侯与蔡姬乘舟A于囿B荡公C公惧D变E色F禁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料想,预料,成语有“不虞之誉”,其中的“虞”字意思与此相同。 B . 徵,同“征”,指追究,追问,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为征利”的“征”意思不同。 C . 敝,损害,损伤,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意思相同。 D . 小,轻视,小看,与《鸿门宴》中“此其志不在小”的“小”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国使臣回答管仲说,未给齐国缴纳贡品是楚国国君的过错,他们身为臣子不敢不供给。 B . 齐桓公带着屈完乘车观看齐国联军,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以此要挟楚国。 C . 齐桓公和鲁庄公会面时,曹沫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齐桓公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 D . 齐桓公被逼做出承诺,非常生气,在管仲的劝告下,他把所占领的鲁国土地还给了鲁国。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2)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5. (5) 司马迁认为管仲为政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司马迁的观点?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