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 ,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 1. 近年来基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修复严重受损的河湖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图为利用固化载体微生物(将PGPR固定于载体中)修复某重度富营养化小型湖泊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区分不同水体群落的最重要特征是。滤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地方,这种分布的意义是
    2. (2) 少量的污染物流入湖泊,无需进行治理即可快速恢复,原因是生态系统存在能力。若污染物持续不断流入,会导致湖泊中鱼虾大量死亡,稳定性降低。
    3. (3) 固定于载体中的PGPR一方面可快速降解污染物,释放,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提供养分;另一方面可与水体中的有害菌竞争,降低水体中有害菌的比例,减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沉水植物也可为PGPR提供有机养分和,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接种PGPR时通常需选择土著微生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4. (4) 某科研团队对采取该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后的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103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呼吸散失的热能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8

      62

      6

      35

      0

      植食性动物

      13

      X

      3

      5

      5

      肉食性动物

      Y

      7

      1

      6

      10

      据表分析,Y的数值为,流入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为J/cm2·a,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间的传递效率为(保留1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