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 试卷
  • 试题
学段: 学科:
上传图片
或拖拽图片 ,或截图后Ctrl + V上传图片
图片上传失败(原因:图片不够清晰或未拍摄完整)
(图片大小不超过10M)
今日剩余可使用:0
搜索
清空
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生习作: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常常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

    语言学家讲评: “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              )。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这种理论是似是而非的。 ①  采取这种态度,我们事必对于语言里所有新出现的不合习惯的说法都一概承认是合法的,那么我们的语言还有什么规范和标准可言呢? ②  当一种说法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之后,我们  ③ 能承认它的合法性。这就是语言学家的态度。从这一点看来,语言学家是非常“势利眼”的。不过我们别无他法,只能采取这种态度。有人说,我不是语言学家,我不管你们赞成还是反对,只要有人这样说,我就可以跟着这样说。这当然不错。一个人采用什么方式说话有他的自由,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不过语言除了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之外,同时又是对运用语言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一种依据。在这一点上,语言跟衣服有共同之处。衣服的作用当然是庇体和御寒,可是除此之外,它又是对于穿衣服的人进行社会评价的依据。一个人的衣服的样示不符合社会习惯,别人就会对他有看法。一个人写文章时用语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别人对作者和他的文章也会有看法。文章是写了给人看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

    1. (1)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B .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C . 语言是传情达意的 D . 语言是不断演变的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与文中“势利眼”的变化不同的一项是 (    )
      A . 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B . 鲁迅毫不惮于他的战斗文字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C .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D . 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斤斤计较”,千方百计地保障群众的利益。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4. (4) 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
    5. (5) 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意义会发生变化。比如“空穴来风”,原本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请根据文中语言学家的观点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并再举出一个类似的成语,说明其意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