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有为体验校组卷平台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知识点
解题模型
全新上线“学科素养”、“命题特征”筛选试题功能
我知道了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 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 . 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 . 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 . 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人们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看法。这反映了(   )

    年代

    主流观点

    20世纪50年代

    学者大多把马歇尔计划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

    20世纪60-70年代

    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

    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 . 历史认识具有连续性 B . 历史认识具有全面性 C . 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D . 历史评价具有随意性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了解西方法学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法制的进程。回答问题。
    1. (1) 《十二铜表法》作为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法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是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2. (2) 《查士丁尼法典》承袭万民法,承认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大权,但又在立法中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杀害自己的奴隶”。此外,法典还承认奴隶的财产继承权以及和自由人的婚姻具有一定合法性。据此可知,该法典(   )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A . 相通性 B . 多元性 C . 传承性 D . 统一性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作者认为欧洲列强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中世纪时,在富裕贵族和工商业者的资金扶植下,西欧许多国家纷纷成立大学。大学注重职业训练,把世俗科学引进学校,特别是计算、测量、会计、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表明西欧大学发展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地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小麦品质优良。
  • 1. (2025九下·瑞安开学考)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河湖众多,被称为“亚洲水塔”
  • 1. (2025七下·浙江期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民族交往中逐步形成。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以安义公主要(嫁)突厌突利可汗,又嫁义成公主于启民可汗……突厥部众南迁,渐染华风。”

    ——《阶书·突厌传》

    “唐且羁縻(jmI)诸州,皆傍塞外。或窝名于夷落。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共大者为都督府,以共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新店书·地理志》

    “(宋辽)澄渊之盟后,于边境设桩场互市,以增帛、茶叶马契丹羊马……终宋一代,茶马互市不辍。”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笃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内,笑谈渴饮勾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阀。”

    ——岳飞《满江红》

    虽飞比念馆,是历氏人门凭吊、姓仰头飞的忆念婚所。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隋、唐、北宋推动民族交融的典型方式。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认识。
  • 1. (2025七下·浙江期中)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

    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削减灾区税:修筑引水淮溉渠道。

    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里皇帝,皇帝赞许之,遂令大臣丙负责执行。

    材料二“宋代科举制的‘糊名法’与‘殿试制度化’,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更通过“取士不问家世’重塑了社会流动的通道。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宋)自太祖以来,重文轻武,兵虽多而不精,将虽广而无权,故虽有百万之众,而不能当契丹、西夏之锋。

    ——钱移《国史大炯》

    1. (1) 如图所示制度的名称为根据材料一大臣甲、乙、丙分别代表了图中的哪一机构参与国事?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科举制度对宋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3) 请说出材料三反映的政治方针及对北宋造成的后果。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