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有为体验校组卷平台
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材料二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材料三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图为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CDP比重(单位:%)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王国维曾指出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首先是窝阔台取中原到至元(忽必烈)一统,此时“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其次是至元到至顺(元文帝)时期,此时作者“殆无足观,而剧存者亦罕”;在最后的至正年间(元顺帝),则“存者更罕”“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元杂剧的这一变化(       )
    A . 表明游牧文明对农耕社会冲击的加剧 B . 与国家治理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C . 源于商品经济衰退加速文学形式转型 D . 折射出政府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1032年,有臣僚在奏章中提出:“比诏淮南民饥,有以男女雇人者,官为赎还之。今民间不敢雇佣人,而贫者或无以自存,望听其便。”宋仁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反映出宋代社会治理注重以政策调整(       )
    A . 化解社会发展衍生的问题 B . 追求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 C . 强化政府的经济管控职能 D . 遏制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对立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邹衍先后游历魏、赵、燕等国,宣传其思想,“适梁,患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身亲往师之”。这表明(     )
    A . 国君认同敬天保民的思想 B . 天人感应成为主流观念 C . 五行学说蕴含变革合理性 D . 社会转型呼唤集权体制
  • 1. (2024高三上·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细节:秦汉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活细节

    信息来源

    衣着

    楚人的冠服不同于北方,刘邦乃楚人,喜欢小冠短服。秦俑的冠服,都是军装,但结发形制却有不同的种类。汉人衣服宽博,至于仆役一类的人物,显然衣袖比较狭窄,其故在于方便工作。成都都江堰出土的持锸石人,则是短装,上下衣均为短制,衣襟对叠,也不甚宽博。

    文献;出土文物

    烹饪

    在东汉之前,中国人处理麦类食物,基本上是以粒食为主,或蒸或煮,炊成麦饭。到东汉时代,中国人先前从西域学来的粉食方法已经十分普及了,于是东汉出现大量水碓、水磨,都是为了将麦粒击磨成粉。汉人画像石,常有饮宴图及在厨房做菜的题材,宴席前也只见供膳的器具,例如杯盘匕匙,不见先秦鼎镬之类的炊具。汉人明器中,灶为常见,越是后期的灶,灶眼越多,灶面的料理面也越大。

    文献;画像石;明器

    饮茶

    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西南部,汉代王褒的《僮约》中记载,四川武阳的茶已是商品。

    文献

    屋宇

    晁错奏议,边郡移民区,应有居室的安排,其标准格式是一堂二内。汉代一般民居,似即如此布局。从明器的屋舍模型判断,长宽比例,也足以容纳一堂二内。云南石寨山滇国铜器群,有干栏式的房屋模型。

    文献;明器

    交通

    秦汉时期,陆路有车马、水路有舟船。大率乘人的车以单辀驾于车辕,以马拉车。载重的车辆,双辕夹在拉车的牛身两侧。长江、珠江流域有很多造船工场。

    文献;画像石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1. (2024高三上·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根据“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原则制定户籍政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明确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推动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垦荒种田。他还鼓励百姓“修力本业”,增产粮食,“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同时推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农战政策之下,秦国民众“喜农而乐战”,“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但是,农战政策“重农”服务于“重战”,当时秦国即被视为“虎狼之国”。

    ——据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农战政策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 1. (2024高三上·简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荚,号为“荚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铸五铢钱,使重如其文,同时严禁私人盗铸。元鼎四年(前113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各种旧币一律销毁,将铜料输至中央铸新币。新币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重量、成色皆有保证,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币制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此后五铢钱大量铸造并长期行用,流通于世700余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原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影响。
  • 1. (2024高三上·简阳月考) 秦汉时期,沟通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主要经济区的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舟车等运输工具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方式也逐步走向完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 . 大一统国家治理局面逐渐形成 B .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 . 社会出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 D . 社会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 1. (2024高三上·简阳月考) 他们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团体,最高领袖的职位由前任传给他所认可的贤者;团体成员都得服从命令,并且不得计较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以最坚定的意志反对战争。据此可知他们是(     )
    A .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 B . 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 C . 游走诸侯间的纵横家 D . 崇尚逍遥自由的道家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